這次試用的是從有機農藝購買的澳洲黃小麥與友善小農所耕種的紅薑黃
建議種子不要放太久,否則影響發芽率喔!(因為沒有藥物的處理,所以一定要冷藏保存)
第二天的發芽狀況!建議如果用洗衣袋可以把較細的那層網子去除掉
第三天
第四天的長度檢查!差不多了可以開始浸泡圓糯米待明日使用
隔日開始清洗小麥芽!第5天的根部就這麼長了
清洗至少2次把沒有發芽及壞掉的淘汰
取小麥芽的總重250公克
對1000公克圓糯米
詳細作法步驟請參(古法麥芽製作一)
將糯米飯與打成麥芽渣混和~蓋鍋蓋保溫6小時發酵才會完全喔
記的發酵中途!要攪拌2~3次
大約6個小時會呈現粥狀
擠出來的發酵汁液僅有大鍋的7分滿
薑黃粉因為也不能食用過量,又考量煮到最後的麥芽濃縮後的完成品僅剩下1/7
因此才放入一大匙的紅薑黃粉
薑黃屬於薑科類植物,但和一般常見嫩薑、老薑並不一樣。
薑黃通常做為香料、染色或中藥用途,也是咖哩的主要原料,及南洋料理調味調色使用。
紅薑黃是秋薑黃的衍生品種,因為鐵質含量高,剖面為深橘紅色,故稱為「紅薑黃」,以薑黃素含量來比較,
秋薑黃的薑黃素含量稍高。
薑黃中有100種以上化學物質,當中最重要的植物活性成分為薑黃素(Curcumin)及揮發油中的倍半萜(Sesquiterpenes)可改善骨關節炎,控制血糖,提升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改善大腸激躁症,抗發炎等........除了賦予薑黃顏色及氣味,還帶有超強的抗氧化特性
根據《中國藥典》記載,薑黃味辛、苦,性溫,嘗起來略帶土味。
主成分薑黃素具有保健效果,可促進新陳代謝、滋補強身。
薑黃性溫和,除了孕婦、哺乳婦女及肝腎功能障礙者不建議食用之外,都可以適量攝取,入菜、泡薑黃茶,(加熱,加脂肪)
那麼每天可以吃多少毫克的薑黃粉呢?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成人一天的薑黃素攝取量,安全考量下建議以每公斤體重0~3毫克計算,每日攝取量大約在200毫克內。薑黃素的口服吸收率差,約有40%-85%的劑量會直接由腸道排出
薑黃粉如何挑選?
市面上薑黃粉品質差吃不齊,部分商品的在檢驗過程曾發現重金屬鉛過添加木薯澱粉、麥粉、食物著色劑等成分,可能造成食物過敏
煮到一半約1個小時,色彩沒想像的黃
期待最後的大泡泡!表示在30~40分後完成!不知道為何這次煮的超久
將近2個小時
感謝朋友的紅薑黃粉,友善耕作,清洗,切片,低溫乾燥磨粉
味道很特別!因為有麥芽本身的甜,把原本濃厚的薑黃味道綜合ㄌ
另外剩下一些麥芽剛好可以嘗試黑米與金棗的結合
就在這篇一同分享囉!
500公克的黑米對125公克的黃小麥芽
攪拌在一起!500公克真的太少!
擠出半鍋的汁液,改成小鍋
約10個大顆的金棗!去籽切成小丁
因為煮的量太少了!所以很容易見底
黑米麥芽做出來都會比糯米麥芽來的水
入口即化,但黑米加金棗比糯米加金棗更香喔
(完成了4種口味!大家也可以試試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