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又拖了朋友去日本大阪海遊館時幫我轉蛋
運氣又是超好的~在10顆轉蛋內只有2個重複
裡面附的蛋紙~全部有12種,大多是重複第一彈的種類
這次不同的是每隻都加上了底座,顯得較有質感!
這次的蛋紙介紹非常詳細~有哪些動物在哪個生態樓層出現都會標示喔!
另外在兩種海龜可以做合併,還有其中3隻~屈紋唇魚,鬼蝠魟,鯨鯊可以組合成一面展示櫥窗
還蠻有創意的~可惜!我就是剛好少了這3隻~哈哈!
大山椒魚(日本大鯢)
只是比第一代的多一個底座,卻多了100圓日幣~哈!
最近的動物類轉蛋都流行加一個底座~真的看起來也高級多了!
日本大鯢(Andrias japonicus),為世界上最大的兩棲類之一
全長可達150公分,體重28公斤,主要集中分佈於日本本州島南部,四國和九州
主要棲息在海拔300至700公尺的山間溪流中
背部有黑色斑點,成年大鯢雙眼退化,以魚類為食
近年來與中國大鯢雜交問題嚴重,和日本大鯢雜交後的個體通常長的特別巨大。
海獺 (Enhydra lutris)
也是跟之前一樣沒變~多了一個底座
海獺是我最喜歡的動物之一!蛋紙上面介紹一些基本的生活習性:
牠們橫跨北太平洋沿岸地區,包括來自日本北海道,通過千島群島,堪察加半島,司令群島
阿留申群島和南部沿海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亞州及墨西哥
海獺的食物幾乎完全由海洋無脊椎動物為主包括海膽,海參,魷魚,章魚多種蛤和貽貝
及甲殼類動物如蝸牛,蟹等,有些因棲息環境也會影響食物的攝食種類也會偏向魚類及河豚等
雌性海獺性成熟年齡較早約4-5歲,雄性則5-6歲,出生幼獸體重在1.4至2.3公斤,成年可達40公斤
幼獸會待在母親身邊約半年左右,估計的壽命為:雌性15歲至20歲,雄性10歲至15歲。
亞洲小爪水獺(Amblonyx cinereus )
亞洲小爪水獺又稱為東方小爪水獺,分布在亞洲的熱帶雨林
包括印尼,中國南部,印度南部,菲律賓和東南亞
牠們是所有水獺成員中體型最小的,全長70-100公分(尾占24-35公分),體重2.5-5.5公斤
小爪水獺的腳爪比一般水獺還小且趾間長有半蹼,手趾比其他水獺更為靈活
而擁有靈活手趾的小爪水獺就可以利用前爪捕捉獵物
牠們的身手敏捷、觸覺靈敏,可以探知和捕捉躲在泥下及石塊下的獵物
主要吃軟體動物、甲殼類,爬行類,哺乳類,鳥類,魚類,貝類以及昆蟲
其濃密柔軟的毛皮具有防水,防寒的絕緣層保護,使牠們在淡水濕地或紅樹林沼澤區出沒游泳時保持乾燥
牠們以雌性社會團體生活模式為主,通常由4-12隻組成家庭,除非父親或母親一方過世,族群才會分裂~
懷孕期60天左右,每年產下2-3隻幼獸,6週開眼,9週開始會游泳
由於棲息地的破壞,污染和狩獵,野生水獺的數量正逐漸減少
已經被列入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 附錄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麻斑海豹(phoca largha )
斑海豹分布在西北太平洋的高緯度寒冷水域~
主要在楚科奇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及中國的渤海,黃海北部
顧名思義,斑海豹身上有著深色不規則斑點是主要的特徵
斑海豹的食物包括甲殼類,頭足類,魚(鯡魚,毛鱗魚,鱈魚,尤其是鱈魚)
雄性海豹身長由1.5-2.1公尺,體重85-150公斤
雌性海豹身長由1.4-1.7公尺,體重65-115公斤
繁殖季節發生在四月上旬,懷孕期約7-12個月
平均一胎為一隻,出生幼獸為7-12公斤,體長0.75-0.9公尺,4-5週斷奶,3-4週即獨立
成熟期範圍為3-5年(雌性3-4歲,雄性4-5歲)
斑海豹在野外的壽命平均25年,最多可以活到35歲
雌性平均壽命32歲,雄性平均壽命29歲
牠們受到陸上及海中威脅的天敵包括鯊魚,逆戟鯨,海象,虎頭海獅,北極熊
棕熊,狼,狐狸,和一些大型鳥類。
太平洋短吻海豚(Lagenorhynchus obliquidens)
又稱為太平洋白側斜紋海豚,為海豚科瓶鼻海豚屬
分布在中國大陸,南海、黃海、東海等海域,主要棲息於極地以及溫帶海域
吻突很短,但與額部界線清楚,背鰭高大醒目,呈鐮狀後曲
體背部黑色或黑灰色,腹部白色,頭前部和上頜黑色,下頜僅吻端黑色,其餘白色
體側眼後達腹側為白色或灰白色,沿背鰭基下側至尾基的體側為灰白色帶
口角至鰭肢前基,並越過鰭肢後基至肛門間有一黑帶。背鰭前部1/3為黑色,後半部全為灰白色
鰭肢同樣前緣部黑色,後緣部灰色,尾鰭上下方皆為黑色或黑灰色,體色變異較大
上下頜每側有齒23~36枚。 成體體長可達2.5公尺,雄性稍大於雌性,體重可達180公斤
多成數十頭至數百頭的大群,攝食時分成小群,休息或移動時又彙集成大群
性活潑,游泳速度快,常躍出水面,食餌主要為小型集群性魚類和烏賊
性成熟體長1.8公尺左右,妊娠期10~12個月,生殖期春季到秋季,每產1胎,初生仔豚體長約1公尺
甘氏巨螯蟹(Macrocheira kaempferi)
是現存最大的甲殼動物,體深橙色,有十隻長肢,上面有白斑,前兩肢發展成螯
兩隻複眼長在身體前方,之間有兩根棘刺,體長最大可達38公分,體重20公斤
腿展開最長可達4.2公尺,資料上顯示壽命可達100年耶~哇!
生活在日本岩手縣至台灣東北角以外太平洋上,深500-1,000公尺
均溫十到十五攝氏度的海底淤泥地形,以盲鰻、螃蟹、各種魚類為食物
過群體生活,並以螯勾倒對手決定地位高低。領袖擁有在石頭上休息的權利
但清醒時會站得最高,如果有其他蟹站得比它高,領袖會將牠踩低
2003年台灣研究機構宣佈首次有人工配對並產下一百萬顆卵的記錄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4%98%E6%B0%8F%E5%B7%A8%E8%9E%AF%E8%9F%B9
赤蠵龜 (Caretta caretta),這件表現出海龜在游泳的樣子,每個角度都很美很自然~
又稱為紅海龜,靈蠵,嘴蠵,赤蠵~分佈於溫帶和熱帶海域、北達西伯利亞海岸以及中國沿海海域
一般會於5到10月間隨魚群出現在台灣沿海,於三大洋及地中海和加勒比海均有其分佈
赤蠵龜的背甲長可達213公分,體重可達450公斤
背甲中央兩側的盾板有5片,呈赤褐色,故有紅海龜之稱
是僅次於革龜的大型龜類。赤蠵龜幼小時中央和側盾板會有隆起的背稜
後方的緣盾板也呈鋸齒狀,長大後則轉為平滑
赤蠵龜曾經於遠離陸地240公里的海面上被發現,也會游近海灣,潟湖等環境
雜食性的赤蠵龜,以海藻、海洋無脊椎動物或魚類為食
赤蠵龜每2到3年生殖一次,生殖期為5至7月間。牠會和其他海龜使用共同的產卵場
而主要的產卵場為日本的沖繩、鹿兒島等沙灘,每個生殖季可生產多達7窩,每窩可產卵64到200枚
綠蠵龜(Chelonia mydas)
牠們廣泛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海域中,即約南北緯度20℃等溫線之間的海域
可以潛入海中深度約一、兩百公尺
主食為海中的海草與大型海藻,因此體內脂肪累積了許多綠色色素,呈現淡綠色,也因而得名
成熟的綠蠵龜背甲長約90至125公分,體重超過100公斤以上,雄綠蠵龜的尾巴可長約背甲的一半長
一生中大多的時間都在海中生活,只有在繁育後代才必須回到陸地上產卵
並在水溫逾攝氏25度的沙灘上產卵
成熟期需要20—50年,公龜和母龜會從其覓食棲地迴游到產卵沙灘附近的海域進行交配
母龜在交配後,會將各公龜的精子儲存起來,等到卵子成熟,再分批受精
因此母龜在一個產卵季中,會有多次上岸產卵的行為,平均約隔2到9年才會進行迴游,交配
在南中國海附近海域,綠蠵龜的交配期約為每年三、四月間,而產卵季則約為每年五月至十月之間
七、八月為產卵的高峰期。每頭母龜一季會上岸產下一到九窩卵(平均約為四窩卵)
每窩約有100至110粒龜卵
在經過了50天左右的孵化出小綠蠵龜,剛孵出的稚龜,背甲長約4-5公分,脫殼而出的稚龜
約需3到7天的時間才能爬出卵窩
小綠蠵龜的天敵非常多,在陸地有各種沙灘上的動物
如:家畜、沙蟹、浣熊、紅火蟻、蛇、猛禽等都會對小龜進行攻擊
在海中則有各種肉食性的魚類如:鯊魚、旗魚等。由於缺乏足夠的防禦的能力
小海龜的背殼還不夠堅硬、跑(游)的又不夠快
因此很容易成為這些天敵的美食,小綠蠵龜在第一年的死亡率很高
研究資料估計,小於千分之一的小綠蠵龜能夠長大為成龜
綠蠵龜已瀕臨絕種,全世界僅剩下約20萬頭產卵母龜
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列為瀕危物種,為避免因人類的捕殺及棲地之破壞
所有海龜被均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或簡稱華盛頓公約)附錄一中的物種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B6%A0%E8%A0%B5%E9%BE%9C
以上只介紹目前僅有的8種,除了之前所提的鯨鯊等3種外還有一種是~國王企鵝與巴布亞企鵝
留言列表